——記高二數學組“同課異構”活動
為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、促進教師專業(yè)化成長,12月1日下午,數學教研組在高二年級開展了“同課異構”教學研討活動。學校顧問張錦榮老師和數學組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本次“同課異構”活動的主題內容是《求曲線的方程》,這是學生在學習了“直線和圓的方程”之后,進一步學習“圓錐曲線”的過渡課,目的是讓學生從對熟知曲線的研究順利過渡到對新曲線的研究。本課題內容承前啟后,至關重要,難度較大。徐雙飛和朱曉鋒兩位青年教師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研讀,結合學生實際情況,精心設計課堂教學,利用嫻熟的多媒體技術,給我們展示了兩堂精彩紛呈的課。
徐雙飛老師雖然是第一次教授這塊內容,但是對教材的把握、學情的分析、課堂的把控都做的很到位,可見他在課前做足了功課。他從課題引入、新知講解、例題設置幾方面入手,層層深入,過渡自然,對問題的分析也比較到位,課堂提問也能恰到好處,板書完整,條理清楚。
朱曉鋒老師的課堂教學相比則更加嫻熟,無論是問題的設置,還是過程的講解,都非常細致完整,重點突出,這與他平時注重積累是分不開的。他能準確的把握學生思維弱點,一針見血,及時點醒迷失解題方向的學生,課堂氣氛良好。
課后,數學組全體教師在四樓會議室進行交流討論。魯紅英、陳美萍、鄒建學、王新月四位老師分別對這兩節(jié)課進行了點評,肯定優(yōu)點,指出不足,并提出了極為中肯的建議。評課教師一致肯定了這兩堂課的教學能給后續(xù)教學做好鋪墊,兩位教師講解到位,過程清楚。魯紅英老師指出不足:“求曲線方程,要讓學生感受最終的曲線是什么。”陳美萍老師指出:“課堂教學的語言要簡練,在做到通俗易懂的同時,還要注意教學語言的專業(yè)化。”最后,童佳浩、胡俊杰兩位老師就本課內容的教學提了很好的建議:“求曲線方程時,要讓學生明白到底求什么”,“求曲線方程,最好結合動態(tài)圖像,看軌跡,找驗證”。
這次的 “同課異構”教學研討活動既讓我們看到了新教師的努力與進步,也目睹了青年教師的成長與風采,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、相互借鑒。我們數學組將一如既往,“同題共研修,攜手共成長”進行到底。
陳美萍